70-80

的甚至吼出几个转调来,山歌都没有他们叫得好听。

  红旗队村民:

  “……”

  谁杀人啊!

  双方队长终于碰面。

  一交谈,才知这事有多乌龙,从惨叫声变为了欢笑声。

  王家沟哭吼最厉害的王小溪,被丁队长打了两下屁股,再塞进一把花生,这小子行啊,耳朵都给他震聋了。

  对于王家沟人齐聚红旗大队的目的,丁队长那是酸了又酸:“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怎么没轮到我们红旗大队呢?”

  瞧瞧他们这建国后才改的名字,多喜庆啊,多根正苗红啊!

  王队长平时一向比较严肃,此刻也是眉眼皆染上喜色,他回答:“都是叶知青韩知青他们的功劳。”

  丁队长更心塞了。

  其实他们队里的知青也不能说差,尤其是春节前后,他们红旗队也登过两次报纸,写出文章之一的赵春娇都没调去镇上,而且留在队里小学当老师。

  但和王家沟知青,还是不能比啊,这拖拉机都搞来了。

  丁队长比王队长干的时间长,熟人也更多,不说平泉公社,隔壁公社大队长也有问他王家沟情况的,大家都恨不得把王家沟的知青抢回自己村,不管哪一个都行啊。

  王队长又谦虚回:“听说只是台小拖拉机,比不上你们队的。”

  这倒是。

  丁队长的心稍微平衡了那么一丢丢。

  正因为以上原因,当叶榆韩景到时,才会见到这么多迎接他们的人。

  徐飞混在其中不断挥手,韩景跳下手和他来了个热情拥抱,叶榆也伸出手,和徐飞击了个掌。

  “真的是拖拉机!”

  小孩们围着拖拉机又蹦又跳,哪怕伸手摸一摸车轮胎,或者蹭一蹭车轱辘,对他们都是特别兴奋的事情。

  韩景也是宠小孩的,准备把这些娃一个个提溜上车,被大婶大爷阻止,“小孩子没轻没重,车玩坏了怎么行?”

  “……”

  这又不是玻璃玩具。

  从这里也能看出,村民们对于拖拉机的重视和珍惜。

  热闹过后,大队长再次慎重感谢韩景叶榆他们为村里带来了拖拉机。

  叶榆说自己没帮什么忙。

  韩景也回答这没什么,国家能够批准,这也是对王家沟的看重,他们一定要把生产建设搞的更好,才不愧对国家的信任。

  演讲能力再次上线。

  一番热血沸腾话语讲下来,围观的群众纷纷鼓掌。

  人群里的徐飞刚和韩景、叶榆没聊几句,看见这名场面,赶紧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来,他就差成为见证生产队知青的现场记者,文笔文风都进步明显。

  第74章 众拾柴火

  热血过后, 接下来便是商量如何把拖拉机抬回王家沟,因山路车无法行驶,唯一的办法只有纯靠人工苦力。

  但这并不是什么难题。

  也无需叶榆帮忙, 且不说拖拉机了, 她和韩景的行李都有同村队员抢着去帮扛, 仿佛她多碰一下都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

  王家沟的村民本来就一直激动着,在听了韩景的发言后, 更加激情澎湃, 每个人都恨不得加入抬拖拉机的队伍,更何况还有同样被感染的红旗大队村民们主动免费搭手。

  甚至到了最后, 王志明不得不以大队队长的身份, 把企图混入年长和年幼队员给一一剔除出去,然后将青壮力十五人为一组,多个小组轮班出动。

  有一句俗话这么说:

  “众拾柴火焰高。”

  250kg手扶拖拉机在很多只手的帮忙下,缓缓升高。

  “一、二、三,一、二、三。”

  苦力活真的非常适合喊口号,口号真的能带来力量, 徐飞和韩景两个一前一后领唱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 比钢还强……”[1]

  前进,前进,前进。

  青山绿水间响起质朴嘹亮的歌声,听得人热血澎湃。

  叶榆也不免受到感染,劳动人民真的很厉害啊,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可能类比有点过头,但人类的双手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总是能创造奇迹。

  她默默为这样一个质朴又热血的场景偷偷拍了几张照片。

  是的, 拍照。

  但不是相机手机,叶榆空间中留下来的物品基本上都与战斗相关,因此是热.武.器上的全息瞄准镜。

  若不是今天这一幕,差点儿忘记有些武器还有这个功能,只是这照片现在也只能透过倍镜看见,要等数字存储类科技设备发明出来,才能够在未来将它们数据提取出来,届时一定非常有年代感。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