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研究

  李克杰领着路,边爬楼梯边说明:“徐研究员确实聪明绝顶,但她做起事来挺有她的一套,跟她搭过档的人都觉得跟不上她的节奏,有时还会觉得头疼。

  她带的研究生里,有的压力大到直接来找我哭,说要退学。你能跟她长期合作,真的很不容易。”

  说完,他还给许宁点了个赞。

  聊着聊着,两人就到了李克杰的办公室。

  “项目组的整体情况,科委和经贸委那边已经通知我们了。”

  李克杰给两人倒了杯水,继续说:“不管是跟学校还是企业合作,我们都是老手了。

  有啥需要,尽管开口。联合实验室的事,我们会全力支持。”

  建联合实验室可不是挂两块牌子那么简单,得在京航大学和计算技术研究所都建个实验室。

  “时间紧,我就直说了。我现在缺的就是设备和人手。”

  许宁放下杯子说:“听说你们在搞最新的曙光2000超级计算机?”

  “对。”

  李克杰没藏着掖着:“但我们刚搞定辽河油田那台曙光1000a的问题。想用曙光2000,可能还得等几年。”

  “时间不是问题,我等得起。”

  许宁回答得很干脆:“您看过上面的文件就知道,我的项目组是为了明年要开的公司准备的,300万经费只够花半年。今年底前完成任务,有点难。”

  听到半年300万,李克杰都愣了一下,手里的水杯轻轻晃了晃。

  要知道,他管的曙光计算机开发项目,一年经费才2000万,软件项目花销没那么大,而且这是初创项目组,这钱算很充裕了。

  “那你打算……”

  “我想以项目组,或者企业的名义,给曙光集团投资,条件就是曙光2000完成后,我们能优先用。”

  还有,我希望你们能派些能人加入项目组,以后在公司里挑大梁。

  这也是我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李克杰说他们校企合作经验丰富,这确实不假。

  梦想电脑的柳总现在是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名义所长,虽然不参与日常管理,也不直接管钱和人,但名字还在那儿挂着,不过这状态可能维持不了多久了。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所与梦想公司之间的复杂关系一直持续到世纪之交。

  最终导致计算所失去了梦想公司这一孵化平台,影响了包括曙光计算机项目在内的多个研究项目,并使得倪南光院士彻底离开了梦想集团。

  虽然许宁的公司作为科学院下属企业不能直接介入此事,但他们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为计算所提供的成果找到新的落地平台。

  对于许宁提出的两点要求,李克杰稍作思考后回应:

  “关于人才的问题,只要个人愿意且你能提供合适的薪酬,我可以同意。”

  然而,对于投资问题,他建议等到许宁的公司正式成立并取得公章后再详细讨论具体的投资方式和优先使用权等细节。

  许宁点头赞同了李克杰的想法。

  1997年那会儿,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变化,李克杰的迟疑很正常。

  对许宁来说,合作意味着关键时刻有了行动的动力,至少能让华夏IT界的“技工贸”之路不断绝。

  见许宁似乎有些顾虑,李克杰安慰道:

  “许工,别太担心,您在曙光集团的口碑很好,内部审批应该不成问题,这只是常规流程。”

  许宁好奇地问:“我在你们集团口碑如何?”

  李克杰兴奋地说,多亏了许宁四月的行动,曙光集团提前三年盈利,未来两年的业绩也稳了。

  说到这,李克杰满脸笑意。许宁回想起上半年自己的工作,特别是京航超算中心项目。

  “你是说我们学校的超算中心?”他试探地问。

  “对,简直是及时雨。”

  李克杰点头:“以前超算不受重视,曙光系列在国际上都排不上号,主要用户就是科学院的几个研究所和少数国企。

  每年投几千万,回报却寥寥无几。”

  “但你们学校一搞活动,全国高校都开始在超算上较劲。现在哪个学校没超算,都不好意思说……”

  “年初我向董事会汇报时,还因亏损严重考虑卖股份换投资。没想到几个月后,财务压力就小多了。”

  “这么多学校用上曙光超算了?”许宁惊喜地问。

  虽然美日封锁了尖端技术,但他们的次级产品还是远超我们。

  京航的超算也是基于硅图公司授权建的,算是准国产。

  “很多学校资金不充裕。”

  李克杰喝了口水:“像青华、燕大这种有钱的学校能建高性能超算,但普通院校,甚至沿海的职校,需求不高或预算有限,选我们曙光的服务器性价比更高。”

  他语气里满是满足,哪怕利润不高。

  许宁也很满意——这种连锁反应他完全没料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