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潜力无限

  许宁问道:“我想听听你们的工作经验。你们之前参加过类似的调研,在你们看来,目前地方性国企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林保华和范文康对视一眼,由林保华先开口:“许总,我们过去只是处理杂务的普通成员,并不负责总结调研结果。”

  许宁理解对方的顾虑,于是讲述了周莉讲给他听的一个县城啤酒厂的故事。

  相比江重这种大型企业,这个故事更贴近生活,也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之后他补充道:“虽然你们不负责书面总结,但走过了这么多地方,不可能一点自己的见解都没有吧?”

  这话一出,继续沉默就显得不合适了。况且许宁已经为他们铺好了台阶。

  “许总,我们确实没去过像江重这样的大企业,但对县级的小厂还是有些了解的。”

  范文康温和地解释了他们起初不表态的原因,随后话题一转:

  “那些小厂在93年前主要遵循上级指示进行生产,虽然部分采取了承包责任制来提高员工积极性,但总体上仍是在计划经济和封闭市场体制下运作。”

  “92年7月后,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直接面对市场竞争。

  许总您是理工科出身,学历比我们都高,肯定清楚产业规模化的优势。这些分散经营的小厂根本无法与大型企业或外企竞争。”

  说完这番话,他稍作停顿,目光投向林保华。

  林保华立刻领会,接着补充道:“除了文康提到的,还有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结构过于庞大。

  您认为那家倒闭的啤酒厂效益好,其实只是因为它的产品在省城卖得好,营收高,但实际利润未必可观。”

  “前两年我们在豫省调研时发现,一个市级集体企业,职工近两千人。

  只有七百人参与生产,二百人处理行政事务,其余的一千多人都是从事非生产性服务工作的岗位;

  如企业内部的派出所、机关餐厅、供销社、子弟学校等,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比如派出所和医院,企业内外各设一处,仅隔一里地,却各自为政,完全重复建设。

  虽说民警和医护人员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多出来的行政班子对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不必要的负担……”

  随着话题深入,两人逐渐放开了顾虑,分享了许多工作中的见闻和经验。

  其中一些是许宁前世就知道的,而另一些则是新信息。

  尽管讨论的是小型工厂的问题,但由此可以看出,江重这类大企业也面临相似挑战,只是不知道它们解决了多少问题。

  ……

  再次乘坐熟悉的波音737公务舱,几个人于当天上午抵达江城天河机场。

  根据许宁的安排,他们将利用时间差行事。江重将在今晚才接到通知,得知有人次日会前往调研。

  因此,接机的并非江重的人,而是鄂省国防科工办的工作人员。

  两辆崭新的帕杰罗v33引起了许宁的注意。

  尽管国防科工委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但在省市级别,地方科工办的作用并不明显。

  大多数知名大型军工企业如盛飞、蓉飞等都是垂直管理,地方科工办无权干涉。

  而其他一些小型军工厂则因破产或转型失去了往日辉煌。

  因此,能安排到如此新的车辆实属不易。

  负责接待的是组织宣传处的副处长秦少聪,这是事先就确定好的安排。

  “秦处长,您好。”许宁迎上前去,与匆匆赶来的小跑者握手。

  尽管他们这边五人的职级都低于秦少聪,但来自京城的人通常会自动被视为高半级到一级,这是各地的惯例。

  而且,虽然许宁没有行政职务,但他显然不是普通人,因为丁志恒主任亲自打电话给科工办主任提及他的事情。

  两个月前,他还获得了首届五四奖章,并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成为了某项目的总工程师。

  至于具体是哪个项目,以及他是正职还是副职,丁主任并未明确说明。

  不过,这些信息已足够让人看出他的潜力无限。

  “许总,您好,非常荣幸。”

  秦少聪用双手紧紧握住许宁的手:

  “昨天傅主任就告诉我们,今天会有位青年才俊来江城调研,请我们做好准备并配合您的工作。请,许总,先上车吧。”

  许宁和两名安保人员坐一辆车,林保华、范文康及另一名本地科工办工作人员则乘坐另一辆车。

  秦少聪为许宁拉开车门后,竟转而坐到了驾驶位上。

  “秦处长您亲自开车?”坐在后排的许宁确实感到意外。

  以为对方担心规格不够正式,秦少聪急忙解释:

  “许总,实在没办法,鄂省科工办总共只有35人,组织宣传处处长调任时还带走了我们的司机。

  现在,整个部门就剩我和另一位副处长加三个科员,能开车的就我和另一位同事。这也是为了遵守上级关于减少知情人数的规定。”

  许宁表示理解,让秦少聪放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