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关键人物

  “有意思。”许宁自语道,并拿起一张打印纸开始总结要点。

  首先,要选取适当的空间正交基函数,并利用时空分离技术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分解成时间和空间两部分。

  然后,结合非线性伽辽金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一个小时后,草稿纸上布满了他的笔记。

  尽管文章选择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抛物型系统作为例子,但两个应用实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比摘要所承诺的还要出色。

  这篇文章原本可以在更高影响力的期刊发表,可能是出于人情关系才出现在当前刊物上。

  更让许宁惊讶的是,他发现了作者未提及的应用潜力——这套方法不仅适用于传热和流体流动计算,经过调整后还可以用于质量传递问题和化学反应过程。

  这意味着化工生产中涉及的“三传一反”(即热量、质量和动量传递及化学反应)都能被此方法涵盖。

  当然,这种方法并非万能。尽管其适用范围广泛,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许宁看着满桌的草稿纸,意识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面对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科学家们尝试通过简化的方式来理解它们。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空间基函数和权重残差法,将复杂系统的无限维度缩减为有限的常微分方程,从而更容易处理。

  不过,这种方法本质上还是基于线性的假设,对于那些高度非线性的现象来说,可能并不完全适用。

  而且,选择不同的基函数可能会导致结果与实际系统的特性不符。

  想到这里,他转头看了一眼隔壁房间里那台正在运转的强大计算机。

  理论上,直接按照文献中的方法进行计算是可行的,但考虑到目前计算中心刚刚启动,这台超级计算机已经承担了不少项目,如果再加上这个,负担会更加沉重。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即便是简单的相控阵雷达研发,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力热电耦合分析,更不用说这样复杂的计算了。

  显然,这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或许可以考虑平衡截断或最优化方法?”

  他自言自语道,并再次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地书写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深人静,月亮升起又落下,黎明的曙光逐渐照亮了房间。

  终于,在用尽最后一张打印纸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看似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线索。

  当他回顾整个过程时,意识到大部分的想法并不是全新的,而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幸运的是,他成为了那个把所有碎片拼接在一起的人。

  尽管从纯粹数学的角度来看,他的理论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将其应用于实践。

  毕竟,在计算机科学的世界里,速度往往比绝对的准确性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存在风险,也值得先将这些初步的想法付诸实施,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改进。

  这岂不是美事一桩?

  编程世界里,问题和错误是家常便饭,遇到bug就解决它们吧。

  有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意外发现创新点。

  A站就是这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毕竟,许宁所在的领域是应用科学,不像基础科学那样追求理论突破。

  这次他的成就,如果能充分发展,几乎可以为工程计算开辟一片新天地。

  放松下来后,困意如潮水般涌来。即便之前有过充足的睡眠储备,但连续的工作加上这一晚上的熬夜,还是让他感到体力不支。

  一般人这时会选择休息,再以饱满的精神继续工作。

  然而,许宁却有不同的选择。

  因为一个完整的思路已经在他脑海中成形——这意味着他可以采取特别手段。

  他打开系统面板,一眼就看到了上面的变化……

  【科研点数:1000

  理论水平:LV3(8800/)

  工程经验:LV2(4000/)

  管理能力:LV2(3000/)

  综合能力:LV2

  进行中的项目:0

  可启动的新项目:2】

  停滞在LV2长达一年的理论水平,在一夜之间悄然升级。

  更惊人的是,升级后他还积累了8800点经验值。换句话说,刚才那场思维风暴直接给他带来了超过一万点的理论经验值。

  或许,这就是他在某个瞬间灵感乍现的原因。

  许宁的想法还在酝酿阶段,尚未对外界产生显着影响,因此他的科研积分只增加了100分。不过他并不着急。

  带着初步的构思,许宁向系统提出了一个项目建议。

  他并未打算立刻着手开发复杂的仿真建模软件,因为这超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