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贡献巨大

  丁志恒在电话那头笑出了声:“怎么,我打电话就只能是给你派活儿?”

  许宁心里嘀咕,这不就是嘛.但嘴上可没敢这么说。

  “上个月初我在家过年时也是这个点接到电话,结果就被叫到镐京来处理问题了。”

  他解释道。

  “这次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丁志恒提到这件事时也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是他推荐许宁作为技术顾问加入谈判团队的。

  原本只是想让他把关一下,没想到他竟为华夏的民用航空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现在支线客机不仅能得到国内认证,还能获得欧洲的认可,只要质量过硬,销售就不成问题。

  品牌效应确实强大,即便产品相同,挂上国际标准的标签就会更受市场欢迎。

  在航空领域,欧漂亮国家起步早,自然占据了更多信任度。

  从这点看,许宁对华夏航空工业贡献巨大。

  “放心,这次打电话是好消息。等明天咱们回京城,你就知道了。”

  丁志恒安慰道,同时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让国家科委松口,给这位功臣一些特别待遇。

  “那我就期待丁主任带来的好消息了!”许宁回应道。

  ……

  第二天,他们乘坐的是空军34师的一架波音737-300返回京城。

  令许宁惊讶的是,飞机降落在了西郊机场——一个自1958年首都国际机场启用后就专供军用的机场。

  尽管重生后的他做了不少工作,时间却还不长,因此昨晚接到那个非同寻常的电话后,他还是想了好多可能的情况。

  接机的场面比许宁想象中的还要隆重。

  远处,车队由一些普通的BJ2020小车簇拥着,而中间几辆则是精致的黑色高级轿车,即便对车不甚了解,这些豪车他还是能认出来的。

  部队通常使用的顶级座驾并没有出现在这里,因为这类车辆多掌握在军方企业手中。

  随着政策即将收紧,军方企业经商活动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许多已经开始着手清理或剥离非核心业务。

  因此,在1997年3月初的这一刻,能够出动如此规模的公爵王车队,规格已然相当之高。

  下飞机后,许宁跟随丁志恒,并在几位穿着便装西装的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了其中一辆车。

  “丁主任,我们要去……”车内装饰豪华,让初次享受这种待遇的许宁感到有些紧张。

  丁志恒见状,整理了一下衣着,坦然回答:“福山前街。”

  听到这个地名,来自未来的许宁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丁志恒随即解释道:“也就是三隆门。”

  一声轻吸,许宁顿时明白了。

  此时,八一大楼尚未动工,军方企业的办公地点仍在三隆门。

  意识到这点,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对于曾经最高只参与过研究中心内部会议的他来说,这次直接跨越到了国家级别的会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许宁心里暗自嘀咕,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踏入这样的场合,更别说是被车队迎接了。他转头看向车窗外快速掠过的风景,试图平复心中涌起的波澜。

  “是要开会吗?”许宁问道。

  丁志恒点头确认:“没错,是为了一次小型的表彰和庆功会。

  官方的说法是为了庆祝歼8c型飞机正式列装部队,更多详情到了现场你就知道了。”

  许宁没有再多问,他清楚,一般的装备列装不会引起如此隆重的仪式,即便是歼10这样的重要机型也不会这样。

  从歼8c开始小批量试装到现在才三个月,部队可能还未能完全掌握这款飞机的所有性能,因此这次会议背后肯定有更大的故事。

  抵达三隆门的一楼大会厅后,许宁一眼就认出了多位熟悉的面孔:

  杨知书、阎伟忠、钟市强等老同事,还有来自112厂、601所及611所的技术人员,以及海军空军的军官们。

  特别是那六位参与首批接机的飞行员和那些参与原型机测试的试飞员们,都在场。

  巨大的红色条幅悬挂在主席台上方,白字写着“庆祝歼8c型飞机正式交付部队服役”。

  这可能是为了拍照发布新闻稿而准备的官方说辞。

  尽管主题是庆功,但整个会场的氛围却显得相当轻松,甚至当丁志恒步入会场时,人们也只是礼貌地站立,没有过分的紧张。

  “丁主任。”

  坐在前排的杨知书等人向丁志恒致意,他们之间的互动透露出一种既专业又亲切的关系。

  这一切让许宁更加确信,在他离开盛京的这段时间里,必定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

  在丁志恒身后,许宁一身崭新西装出现在众人眼前,显然是刚从隔壁房间换上的。

  “许工?你怎么……”年轻的钟市强惊讶地脱口而出。

  许宁的出现并不意外,但紧随丁志恒现身却让在场不少人心中一震。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