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18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177章 奶业混战中的搅屎棍

第177章 奶业混战中的搅屎棍

不能使用新鲜一词,相当于说,只有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来的奶才称得上是鲜奶。

  人们习惯称为鲜奶的巴氏消毒奶则因为经过80℃以下的加热消毒而不能再称为鲜奶。

  还原奶一直是乳制品行业公开的秘密,市场上大量的常温奶都是通过进口奶粉勾兑而成,

  个别企业还向还原奶中加调味剂,粘稠剂,使生产出的还原奶比真正的纯鲜牛奶更稠、更香。

  而巴氏奶由于保质期短,储藏不便,只能通过打‘新鲜牌’、‘营养牌’步步紧逼。

  一旦巴氏奶在包装上不能采用‘鲜奶’字眼,消费者就极易混淆巴氏奶和高温灭菌奶。

  对巴氏奶企无异于是沉重的打击。

  《指南》一出。

  以光明、三元、新希望为代表的巴氏奶派,联合华夏奶协提出《指南》修改意见,并提交到农业部、发改委、质检总局、工商总局。

  与此同时,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高温派则倚靠华夏乳协公开应战,明确表态支持禁鲜条款。

  一时间,华夏乳业,剑拔弩张,硝烟四起。

  双方各有一批专家通过‘口水’打压对方。

  巴氏奶派的口舌通过各种街头采访、媒体报道、专家下场,明里暗里的指责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现在的牛奶都是奶粉兑的,什么时候能像北方人那样尽情享受天天喝鲜奶的口福就好了。”超市里选购牛奶的女士被采访时说道。

  “古城、伊利、蒙牛为了降低成本,三家乳企达成协议。”“是谁让百姓的消费雾里看花?又是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农民的利益轻易践踏。”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那些利欲熏心的制假者,已全然遁失了人性的良善。”

  正当巴氏奶派大肆呐喊、呼吁时,巴氏奶的代表之一光明又后院起火了,

  “某省电视台通过暗访调查光明某分公司。”

  “万万想不到印象中的高科技乳品原来是这样做成的。”一名在街头被采访的民众说道。

  伊利、蒙牛等高温派的口舌也趁势反击。

  “乳品质量差是因为原料奶质量差,农牧民希望多赚钱,还往牛奶里掺水。”

  “农民饲养技术落后,奶牛病发率很高,要么花钱让牛吃抗生素,要么干脆连这个也免了。”

  “坚持‘生产’,所以在进入生产线之前90%以上的原奶就污染严重,有一些还是高度污染。”

  “超高温消毒加工才能保证牛奶的品质。”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河西乳业还只是个小透明,上桌的资格都没有,且河西乳业两种加工工艺都有,只能默默地看戏,苦练内功。

  事实上,大型乳企都是这样,各种工艺都有,只是侧重不同。

  比如,德隆畜牧此前生产的奶粉大包其主要客户就是光明,所以巴氏奶派的代表光明也是生产还原奶的。

  撕逼大战如火如荼。

  民众走上街头接受采访,媒体忙着蹭流量,各路奶业专家纵论奶业热点,企业忙着打价格战。

  网友忙着吃瓜看戏,同时又十分的担忧。

  期间,又时不时的混入一些看似相关,但又格格不入的草业新闻。

  国粮以3.5亿元和国开投以罗钾10%股份+2.5亿现金各承受苜禾农牧5%股份。

  苜蓿出口岛国26万吨,签订6亿元外汇订单。

  草业,在国民社会经济生活中,远远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

  但盐碱地改良的噱头,国资猎手的入股,大额的外汇订单,夸张的盈利,引发了投融界的关注,商界媒体的报道,草业企业的深挖,以及网友的猎奇。

  让苜禾农牧接连两次引起了社会群体的关注。

  畜牧业和奶业也为之一愣,这小老弟什么时候跑出来的?但草业与奶业相比,就只能算是小虾米。

  各大型乳企虽十分重视奶源基地的建设,但通常都是设置收奶站,以汽车为交通工具,边走边收。

  即使是伊利,也是农户分散饲养、公司集中挤奶的模式。

  草业、畜牧业、奶业,明明只有一墙之隔,却偏偏又结合不到一起。

  奶业的撕逼依旧继续,但又时不时的聚在一起。

  华夏奶协在京城主办了‘承诺乳品质量安全,规范奶业行业行为’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奶业七巨头发出了倡议: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奶!

  就在这时,华夏畜牧报刊登了苏国洲的文章,并慢慢的发酵。

  起初奶业巨头们还不以为意。

  你草学的专家跑来我奶业发牢骚是怎么回事?

  乳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的硝烟从未停止过,连实力雄厚的国际乳业品牌都接连遭遇滑铁卢,败退华夏。

  奶农被逼得倒奶杀牛,自家饭碗都快掉了,哪还有心思给牛吃好的?

  都在挖空心思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