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18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大明帝师> 第四九四章 朱载江是天才

第四九四章 朱载江是天才

msp; 从你生下来那一天开始,你就注定了要承担这些,也必须要担起这些。你明白吗?”

  朱载江一脸似懂非懂地看着江夏,眼睛眨了好几下才点了点头,说道:“载江明白了。”

  江夏点了点头,也没再理会朱载江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跟一个只不过快满八岁的孩子说这些,的确也是太早了一点。

  江夏微微吸了口气,看着桌上一大摞奏折,问道:“载江,是谁让你看这些奏折的?”

  朱载江说道:“是李太傅。”

  “这些奏折已经递交给六部执行过了,然后从司礼监那边取回来的。上面有你和其他五个顾命大臣的批复,李太傅让朕仔细看看,想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江夏听后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的师父不愧是四朝元老,如何教导皇帝,他比自己要在行很多。

  让朱载江多看这些奏折,一是便于他了解这个国家每天都在发生些什么,二也是让他明白,没件事的应对方法是怎样。

  江夏从奏折里面随手抽出一本,展开以后扫了两眼。

  奏折上的内容是说:“江苏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曹迁,上奏折请求皇上为他祖父封赐谥号。”

  谥号,这指的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赐谥权是集中于皇帝手中的,一般得品衔够高,或者影响力足够大的臣子,其后人才能请求“圣裁赐谥”。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曹迁的祖父曾经官至二品总督,算得上是重臣,所以曹迁请求为其祖父赐谥号这是理所应当的事。

  当时江夏他们六个顾命大臣讨论了一下,决定给曹迁的祖父一个“文仁”的谥号。

  江夏把手中的奏折递给朱载江,然后用一本奏折把最后面的批复给遮掩住,问他:“载江,你看看这份奏折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批复?”

  朱载江仔细地看了一下,其中有那么一两个生僻字他还询问了一下江夏。用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朱载江才把这么一整篇奏折给看完。

  看完以后,朱载江偏着脑袋想了想。

  他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先把之前他看过的其中两份奏折给翻出来看了看。

  江夏有些不解朱载江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过却很有兴趣看看,他究竟会怎么批复。

  朱载江最后似乎有了决定,扭头对江夏说道:“太傅,这份奏折如果是第一次呈报上来的话,朕会批复:‘看过了,再议’。”

  江夏眉头微微一皱,不是很理解朱载江这样批复的含义,他想了想后问道:“那如果曹迁继续上呈奏折,请求为他祖父赐谥呢?”

  朱载江想了想道:“朕会批复,赐谥‘孝恭’。”

  “嗯?”江夏这一下就更是惊讶了。

  且不说朱载江会懂得谥号令他惊讶,这“孝恭”二字拿来赐给曹迁祖父也绝对是贴合的。

  江夏忍不住问朱载江:“能不能跟太傅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赐谥?”

  朱载江点了点头,道:“首先,这份奏折到来之前。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李立廉曾经上呈奏折入京,弹劾曹迁越权处事。

  然后曹迁也上呈了奏折,进行了自辩。这证明李立廉和曹迁之间是有矛盾的,二人不和。

  李立廉在之前一份谢恩的奏折里面写了一句这样的话‘臣出身寒微,得蒙圣恩……’,这就说明李立廉出身并不高。

  而曹迁在李立廉刚刚弹劾他越权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立刻上书请求赐谥,朕怀疑他这是故意的。

  他想要间接告诉李立廉,他的出身尊贵。同时也是告诉山东省的官员,他比李立廉更加有底蕴,以便得到山东官员们的支持。

  朕第一次不回复他,其实就是想要警告他一下,告诉他朝廷既然让李立廉做左布政使的,那么意思就是要让他做主山东。

  他的这一点儿小把戏,朕已经看穿了,希望他好自为之。

  如果他聪明的话,那就应该等一年以后再上呈第二份请赐谥号的奏折。如果他在一个月以内再请一次,那朕就给他‘孝恭’二字。

  这样也就是明摆着告诉他,朕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用意。他祖父明明是文官,但朕就是不给他一个‘文’字,而给孝恭二字,让他明白他得孝顺祖父,不要利用他祖父留下的权势而恣意妄为。

  同时让他明白,他得谦恭。别以为自己出身不错就洋洋得意,让他多学学别人优秀的地方。朕这样赐谥,同时也会让他明白。他的一切,包括他祖父的一切,都是朝廷给的。

  李立廉去山东当左布政使,代表的是朝廷。大明历来都是以左为尊,他一个右布政使想要和左布政使争权,那就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如果朕给他孝恭二字以后,一个月以内没有接到他的自罪奏折,朕就决定把他平迁到四川承宣布政司去,继续任他的右布政使。”

  说完,朱载江看向已经目瞪口呆的江夏问道:“太傅,你觉得朕说的对不对?”

  江夏愣住了,不不不,应该是江夏已经惊呆了,已经被朱载江给吓着了。

  这全盘的分析,不仅涉及到了正副手之间的权力之争,同时也涉及到了皇权的展示。同时表面上风平浪静,给曹迁留足了面子。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