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惦记最多的不是父母,而是王五娣,这个她一把屎一把尿喂养长大的妹妹。

  可以说,这个妹妹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投放母爱。

  而王五娣嫁到本地红河村,只生了一个女儿田玉珍,日子过得也不知道好不好,她最为惦记。

  今天王五娣母女俩也收到消息赶来了,他丈夫是看上去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面上看不出什么来。

  而田玉珍乖巧腼腆,但叶榆知道这小妮子胆大着呢,初次见面荒坟鬼故事的事情花菲菲时不时提到。

  作为半个王家沟人,田玉珍如今已经转到王家沟上小学。

  毕竟是叶榆的侄女,能不顾着点?也和村里其他娃一样体育课学武。

  至于没进一步,还是因这小妮子智商高,也有武术天赋但不爱运动,而叶榆又不是好为人师的人。

  话说,王家的这一代,多多少少和老爷子老太太学了些,要么学懒惰,要么学心眼,王二猫最精。

  王来娣拉着王五娣聊了一会儿,虽然王五娣说她过的很好,但摸着她手上的茧,她还是掉了好些泪。

  话说,她闺女在乡下这么些年,手还是白白嫩嫩,十指不沾春水,可见真没吃苦。

  倒是五妹妹,让王来娣怜惜的不行。

  而王老爷子王老太太则对拉着叶卫国一顿夸,这可是冠军啊!

  “我们家祖坟……”不对,不能说祖坟。

  村里也有好多人来凑热闹,叶卫国刚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他的性格就不是不好意思的人。

  叶保国趁着没人管他,凑到他姐身边,和叶榆一块儿磕瓜子吃花生。

  叶榆淡淡斜了他一眼,突问:“你时不时长胖了?”

  叶保国梦回被训的那段时间,条件反射幻肢痛:“我每天都有锻炼!”

  虽然只有十分钟。

  叶榆:“哦。”

  这个过年,叶榆过得可热闹了,没有为什么,主要是王家人特别多。

  尤其是除夕那天。

  而除夕过后,叶榆可算明白自己在村里和邻村有多少亲戚,县里也去过。

  直到年初十,王来娣他们一行人才返回燕京,来的时候大包小包,回去也一样。

  甚至更多。

  四个人都觉得自己这个过年吃胖了不少。

  叶卫国念念不舍,私下偷偷说:“姐,你等我退役后下乡找你啊。”

  第105章 告白

  开春过后, 花菲菲、徐飞他们陆续返回。

  此外,今年又有一批新知青下乡,王家沟也被分配了七、八个。

  现在躲避下乡的方法越来越难、越来越少, 下乡的青年也越来越多, 每个大队每年都会塞不少人。

  可以想象, 知青点会越住越窄。

  幸好王家沟自己建了个砖厂,想要搭建新的也不难, 只要有钱, 没票也行。

  花菲菲可算明白叶榆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小房间,五湖四海的知青并不全都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同住一个房间也很容易起争执。

  趁着又有一批新知青到来, 她赶紧让出小床铺,趁着有空间搭了个小房间,就在叶榆的旁边。

  其实山顶王老爷子那儿也建房子,只不过是叶榆常住,韩景他们仨只是偶尔去,毕竟下山滚着都要半个小时。

  叶榆对这些知青们没有什么期待, 连韩景他们也驱魅, 要求很简单,不像郝见山初来时一样搞事就行。

  而随着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 人们也明白知青们都也只是半大少年,知青们的骄傲也在逐渐减少。

  能分配到王家沟,一个个高兴不已。

  搞事的少。

  即便有,也被王家沟即将联合玻璃厂新开的罐头厂给吸引过去。

  招工啊!

  下乡到大队,他们竟然也有成为工人的机会。

  虽然这个罐头厂,肯定是优先录取本地人,和对厂有贡献的知青,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希望。

  更何况王家沟除了水果罐头厂,还有砖厂,还有一所希望小学。

  其实嘛,王家沟的人对知青也不排斥。

  有砖厂在前,罐头厂建立不难,难点在于产品的销量,这和砖厂定位不一样,得往城里销往外销,和什么厂单位、供销社联合起来。

  知青们所在的大队不止有水果罐头,像是韩景大小的大队里还有菌菇。

  这种资源链接,知青们可充当其中桥梁。

  当然,最难的还是运输,罐头机器和罐头材质都是叶榆、韩景、项老爷子他们几个设置定制的,为了便是减少运输损失。

  第一个年末,罐头厂不仅没挣多少钱,抹平投资都还差点儿;直到第三个年,才开始源源不断收益。

  不止王家沟,附近其他生产队也联合起来。

  毕竟王家沟的地有限,他们不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