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规与训

  例如千松城的脚夫,早出晚归挥汗如雨的一天下来,大约能挣到二十多文钱,把这工钱拿来买米面油盐,偶尔再置办一身新衣,给家里添点新家具,这便很难有什么结余了。

  所以高家便规定了。

  一个脚夫每日能挣到的工钱不得多于三十文钱,随身携带的现钱不得多于八百文,家财则不能超过五两银子。

  如果多出来了。

  多的不仅要充公,高家还会细查这钱财是如何来的。

  若是有含糊不清说不清楚的收入,便还会要罚款。

  如果这个脚夫已经成家,上有老人要尽孝,下有小孩要养育,容许他身上带着的现钱额度会少,不过家财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

  原因是这脚夫既然要养着家人,多置办些家中物件合情合理。

  但既然这钱花在了家里,他身上能留下来的现钱自然就会更少。

  若是多出来了,岂不就很可疑?

  “……高家这根据身份限制钱财的规矩,乍一看好像还有那么几分道理,但我想来想去却总觉得这里面有些地方不大对劲,只是一时间也说不上来。”

  贵公子扮相的司晓楠用手指撑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出她的看法。

  李夷吾直言道:“这肯定是不妥的。”

  “一个百姓可能去当脚夫,但谁规定他只能从脚夫的生计中获益呢?”

  “最直观的一点,若是有了意外之财,如何处置?”

  “不说什么路上拾遗,是否一定要找到失主归还,就说如果有个富商赶着交货,让他豁出命来搬货,他咬着牙做到了,富商多给他些工钱,这是不是应该的呢?”

  “他凭什么不能拿?”

  “拿了之后若是超出了限额,难道就把这血汗钱交给高家?”

  高家颁布的这些规矩。

  很多。

  很是全面。

  但是这些规矩里面,已经把从事每个行当的人该有什么样的收入,该享受什么样的生活,都已经被这些严丝合缝的规矩限制得明明白白了。

  乍一看是精妙无比。

  如同算盘上的珠子。

  是多少就只需要拨几下。

  省事,便捷。

  若是最后出来的数儿和拨弄珠子的次数对不上。

  便是出了问题。

  但人生毕竟不是算盘珠子,没那么精确,总会有意外。

  偏偏这些规矩就没给意外留下余地。

  徐年也看过了高家颁布的这些规矩,轻声说道:“这是本末倒置了,一个脚夫能拿多少工钱,得看他卖出了多少力气,看他的东家有多大方,也离不开这行情的涨跌,但却不是所谓的高家规矩能够定下来的,毕竟高家总不可能把这些人心、利益、力气纠缠出来的因果,都一一算尽了……”

  正说着,徐年忽然停了下来。

  李夷吾和司晓楠也跟着驻足。

  “……不、不要……这是娃儿的救命钱啊!大人,大人您行行好,放我娃儿一条生路吧,我给您磕头了,我给您磕头,您大人有大量,您万岁万岁万万岁,您洪福齐天——”

  在前方传来了一阵哭喊。

  屋子门前,粗布衣裳的大汉死死抓着一个沉甸甸的钱袋不肯松手,他身上的粗衣本是灰色,已经洗到发白,还沾着许多木屑。

  他跪在地上,求饶的那些话语在语无伦次之际,流露出来的是彻彻底底的卑微。

  抓着钱袋的另外一人。

  或者说是。

  另外一伙人,他们个个身强体壮,穿着统一的武服,在这武夫的背后还有一个笔锋遒劲颇为显眼的“高”字,一笔一划间都带着如山一般的厚重感。

  在屋子里面,隐隐约约还得能够听到小女孩的抽泣声。

  周围已经有些人在围观了。

  司晓楠找到一个唉声叹气的围观老者,问出了起因经过。

  就是高家规矩惹出来的事。

  这些穿着高家武服的壮汉都是高家的人,这些时日都在城中搜查,专门惩治那些违反了高家规矩的人。

  跪在地上磕头求饶的粗布汉子便触犯了高家规矩。

  粗布汉子是个木匠。

  早些年妻子病死了,留下来的女儿也得了一样的病,幸而这些年里木匠也攒了点家底,帮女儿求到了药方,只是需要用到几味名贵药材,价钱不便宜。

  自那之后。

  木匠便没日没夜的赶工挣钱。

  好不容易这钱是攒够了。

  可高家也颁布了规矩。

  按照高家规矩,一个木匠所持有的现钱,不得超过十两银子。

  但是木匠已经帮女儿攒够了十七两银子的药钱。

 &ems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